“战旗飘飘,名副其实”“走在前列,起好示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对当地发展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嘱托。为重走总书记视察之路,感悟新时代使命担当,7月23日,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踏寻蜀地桑梓,助力乡村振兴”赴四川战旗实践队在与当地对接之后,再次深入战旗村,就乡村振兴展开专题调研。
聚焦党建引领,悟初心感党恩
一座为纪念战旗村振兴之路的初心而建立的展馆屹立于战旗广场旁侧。上午,战旗村村党委副书记彭祖彬带领实践队参观“战旗·初心馆”,对战旗村党建史、发展史、振兴史进行了细致讲解。

实践队参观战旗·初心馆
初心馆的展板上记载着战旗村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战旗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员带领下创新创业的奋斗史。彭书记介绍到,战旗村是郫都区最西部的一个小村,位于三区交界处,在地理位置和政策落实上并不占优势。自1965年建村以来,战旗村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推进农田“条田化”改造、落实“包产到户”、进行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当地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战旗·初心馆受捐天安门七一国旗
通过“听、看、记、议”,实践队员全方位了解战旗村的发展成就、目睹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体悟“战旗人”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对党的基层组织在战旗村发展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由衷的赞叹。
聚焦农耕特色,探索文化瑰宝
在战旗村村口,1000多亩秧田成片相连,一眼望不到头。这里是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也是战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片区。“天府农耕文化体现的是成都农村人民生活的缩影”。在彭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作为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吸引了广大游客和研学者到访。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地方特色农耕文化,还为研究农耕文化、发扬农耕智慧、传承农耕文明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
通过观览川西林盘特色建筑、巴蜀农耕生产生活、野生动物圈养源起、“蜀锦,蜀绣,竹编,酿酒”习俗等展区,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当地作物、农耕用具、建筑风格、特色生产等农耕文化,切身感受中国地方农耕文化的独特之处。

彭书记为实践队介绍“春节老人”
聚焦绿色战旗,直播助农促收
为进一步了解战旗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实践队参观了战旗村的“精彩战旗馆”和“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对战旗村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模式及营销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彭书记为实践队介绍战旗村绿色产业
据介绍,战旗村传统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通过项目招商和企业招商,以“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副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在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战旗村紧抓“直播+短视频”的电商风口,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等要素作用,营造农村电商发展氛围,全面推进“直播+产业”的电商发展,依托该模式将“郫县豆瓣”、“中延榕珍菌”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及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到全国各地,构建战旗村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
通过实地调研农产品线上销售模式,实践队员感叹到,行业发展还需紧跟时代步伐,从自身优势出发,多方面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带动自身发展。

战旗村电商直播的工作地
聚焦新型社区,乡风文明铸魂
“精彩战旗,智慧战旗,战旗儿女追梦战旗”。《追梦战旗》唱出战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战旗村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依托“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涵养文明乡风,通过健全“乡村振兴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等载体,以“十破十树”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创建了省市级文明村镇。创办村报、打造学习强国红色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居民共享驿站等新型学习活动中心,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彭书记为实践队介绍战旗村村报《月读战旗》
战旗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契机,以机制促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专题调研让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和党建引领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深刻领会了新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践队与彭书记合影
(供稿:李雨涵;供图:刘孝宇;终审:张艳萍、庞媛;网络编辑:王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