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见证长大帮扶成果,了解产业振兴发展情况,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3日赴商南县青山镇花园村开展调研。

抵达花园村集体合照
实践队抵达花园村后,驻村第一书记王永辉介绍了花园村的基本情况,花园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约2000人,由于商南县“八山两水一分田”的特殊构造,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可种植作物种类不多且产业立地条件差,限制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目前,花园村的主要支柱产业为茶叶、菌类和水果。
发挥高校优势 人才引领振兴
王书记向实践队队员介绍了他同为长大人的身份,讲解了学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内容和学校历届帮扶队伍的人员组成。经过更深入的交流,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长安大学对商南县帮扶已久,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选派驻村干部、城乡建设规划和多元产业融合等多个方面,为高质量推动商南县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大大提升了实践队员对学校的集体认同感。

王书记介绍花园村基本情况
援助基础设施 造福当地村民
凉水沟大桥和霸王沟大桥由长安大学资助,于2018年修建完成,解决了300余村民的出行困难问题,便利了村民日常出现和生产生活。援建白龙广场,龙门广场,修建花园村图书屋,消费帮扶展厅及公厕,拓宽花园村进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实践队成员为当地儿童科普了桥梁类型,桥梁结构和建造过程等基本知识,点燃少年儿童科学梦想。

实践队成员参观霸王沟大桥

实践队成员讲解桥梁知识
产业结构优化 推进乡村振兴
王书记介绍到:“我们国家如今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期中,不能松懈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农民的需求。”实践队员参观了花园村种植的玉米、圣女果、黄瓜等作物,也看到因汛期降雨量大而受损一亩多地的葡萄采摘园,意识到走向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挑战。

实践队成员观察葡萄园汛期受损情况

实践队成员观察花园村种植情况
此外,王书记带队参观了当地集体经济木耳产业和水产养殖,他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在于带动农户参与到产业当中来。”花园村集体经济不仅可以增加村内弱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也可以补贴监管户和低保户。当地木耳灵芝产业园负责人魏东也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了木耳和灵芝的种植、生产、保存和销售等流程,讲解了什么是消费扶贫以及企业对于带动村民经济创收的意义,诠释了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内涵。

灵芝种植基地

菌棒储存大棚
实践队成员 学习感悟
实践队成员高宁泊说:“在花园村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解了花园村内脱贫帮扶的相关产业,村民们安逸的闲聊,大娘们在河边洗衣服,河中成群的鹅鸭游来游去,安逸祥和的气氛让我感觉到了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我切实感受到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重大价值。”
实践队员王子方感悟到:“在花园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书记的带领下,我看到了由长安大学援建的凉水沟大桥和霸王沟大桥,作为长安大学的学生我感到十分自豪,这两座连接山峦、跨越河流的桥,不仅便利了村民交通的日常出行,也使农作物可以更好的运出。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当地的儿童普及了桥梁的基本知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使我更加理解了学校帮扶地方的内涵。”
实践队员鲁子萱感受到:“在参观花园村时,我看到因雨水冲刷而被破坏的一亩多葡萄地,听到种植户查伯伯所说经济损失达到2万多元时十分惋惜,也感受到了农民遇到天灾时的无奈。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中仍有着重重挑战,我们大学生要多实践,多向王书记和一线的干部们学习,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份子,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园区集体合照
(供稿:孟成;供图:张雪霁 ;审核:张艳萍、曹胡杨;网络编辑:王安然)